在《封神演义》故事中,截教是由通天教主所创立的,而燃灯道人与多宝道长(普贤真人)本属于截教一脉,但后来却叛离截教,加入阐教。

efcc62534a6746ec9aa93410ebeb1d3f~noop.image?_iz=58558&from=article.pc_detail&lk3s=953192f4&x-expires=1726796684&x-signature=POWv13B2vgWild7PzY3Q0%2FIbOOQ%3D

 

一. 截教与阐教的理念冲突

截教与阐教的根本理念不同。截教的宗旨是“有教无类”,凡是生灵皆可入教,包容性极大,因此截教的弟子中既有神仙,也有妖魔鬼怪,甚至一些资质平庸的弟子也在门下。通天教主认为,只要有缘,任何生灵都应得到修炼的机会。

相比之下,阐教更加重视弟子的资质和修为,奉行精英主义,只挑选天赋异禀的人作为弟子。阐教的教义强调天道,认为自然法则不能违背,人妖有别。

燃灯道人原本是截教高徒,后转入阐教,成为阐教的副教主。多宝道长原是截教弟子,后被称为普贤真人。两者从截教转向阐教,主要是因为他们逐渐偏向天道,意识到通天教主的理念过于包容,可能导致门下妖魔过多、违逆天道。

2546f8a429ca4ecd9f9ccaf12cf99e70~noop.image?_iz=58558&from=article.pc_detail&lk3s=953192f4&x-expires=1726796684&x-signature=uIxHSOgBrzbbNlNNiF95NlR%2FweM%3D

 

二. 截教的衰弱

截教的命运在封神之战中走向衰落,与阐教的对立局势最终演变为两教的彻底分裂。燃灯与多宝道长的叛离实际上体现了一种对未来局势的清醒判断。燃灯是个深谙天道运转规律的老谋深算之人,他看到了截教最终会因妖魔横行、自恃强大而遭遇天道的惩罚。而燃灯与多宝道长选择阐教,某种意义上是为了追随天道、避开劫数。

《封神演义》是以天命为主线的故事,截教的过度扩展被视为违背天命之举。而阐教则代表了正统天命的执行者。燃灯道人和多宝道长最终选择阐教,顺应了天命的趋势。

三. 个人欲望以及对权力的渴望

燃灯道人与多宝道长的叛离不仅仅是出于理念和天道的选择,还与他们个人在两个教派中的地位和利益有密切关系。

燃灯道人是截教的资深高徒,地位很高,但由于截教内部弟子众多、资质参差不齐,燃灯的影响力在截教内部被削弱。相比之下,阐教的门徒较少,燃灯加入后迅速成为副教主,获得了更高的权力和地位。

多宝道长也是类似的情况,他在截教中虽然受到通天教主的重视,但由于截教弟子数目庞大,很多人功力不凡,特别是三霄娘娘等强大的弟子,使得他难以在截教内部脱颖而出。叛离截教进入阐教后,他被封为普贤真人,地位和权力得到极大提升。

四. 通天教主的偏执与失败

通天教主虽然是一个法力无边的圣人,但他在《封神演义》中展现出了一种偏执和极端的态度。他在封神之战中拒绝承认天命的变化,执意帮助商纣王,导致与阐教和天道对立。燃灯与多宝道长显然意识到通天教主的这一缺陷,他们不愿随之走向毁灭。

尤其是在通天教主祭出“诛仙阵”时,燃灯道人看到了截教已经陷入绝境,天道不再眷顾截教,若继续留在截教,势必卷入毁灭的漩涡。为了自保以及追随天道,燃灯与多宝道长决定离开截教。

五. 封神大势中的角色定位

在封神的宏大局势中,截教与阐教的对立其实是天道安排的一部分。燃灯道人和多宝道长作为故事中的重要角色,他们的叛离既是个人选择,也是历史进程的必然结果。

燃灯叛离后,他成为了阐教的重要人物,并参与封神榜的编写和实施,而多宝道长则成为普贤真人,日后与文殊广法天尊等人共同成为了释家四大菩萨之一。这显示了他们在封神中的特殊定位和重要作用。

六.他们如何加入佛教?

1. 封神战争的结束:道教衰落,佛教崛起

封神大战结束后,截教的力量被削弱,通天教主败退,许多截教弟子被封为神位,部分人物则有了不同的归宿。在此背景下,道教三清之一的元始天尊逐步淡出,取而代之的是天命所导向的佛教兴起。

燃灯道人在封神战争中表现得深谙天道运转,尤其是他在截教与阐教斗争时,精准地预见了截教的衰落。在《封神演义》中,燃灯加入阐教,成为元始天尊的重要副手,协助掌控封神榜的运作。随着封神榜的完成,道教体系中的一些重要人物逐渐退出历史舞台,而燃灯则顺应天道和佛法的缘起,成为佛教的引领者之一。

多宝道长在封神战争中也为阐教做出了重要贡献,战后他因个人修为与功绩,被封为普贤真人。在战后的大势中,佛教作为新兴的宗教体系,得到了天命的扶持。多宝道长的修行之路与普贤菩萨的象征意义紧密契合,成为普贤菩萨是他修行的进一步升华。

2. 燃灯道人:从道教高人到燃灯古佛

燃灯道人原为截教弟子,后来因理念分歧转投阐教。在封神大战中,他协助元始天尊,在多次关键时刻展现出非凡的智慧与远见。例如,燃灯借助先知般的洞察力,帮助阐教化解截教的多次威胁,尤其是在面对通天教主布下的“诛仙阵”时,他提供了有效的应对策略。

战后,燃灯道人因其卓越的智慧、洞察力,以及对天道的理解,顺应了佛教的教义。他本身具有佛性,即一种慈悲、智慧的觉悟,这与佛教的理念高度契合。佛教强调“觉悟”与“度化众生”,而燃灯早在封神过程中就展现了这种精神。因此,燃灯道人成为“燃灯古佛”是顺理成章的。他不仅是释迦牟尼佛之前的一位佛陀,还是在无数劫中引领众生走向光明的觉悟者。

燃灯古佛在佛教中有重要地位,他被视为释迦牟尼之前的佛,是未来佛的先驱。他的加入意味着佛教正式从道教中汲取了部分智慧与修行经验,并将其发扬光大。

3. 多宝道长:从道教弟子到普贤菩萨

多宝道长原本是截教弟子,后来投靠阐教,并被封为普贤真人。在佛教的教义体系中,普贤菩萨代表了大乘佛教中的行愿与实践。他与文殊菩萨、观音菩萨共同护持释迦牟尼佛的教法,是佛教的重要菩萨之一。

多宝道长成为普贤菩萨的过程,反映了其在封神战中的重要贡献,以及他在修行中对“实践”的重视。普贤菩萨象征着实际行动中的善行与愿力,而多宝道长在封神大战中表现出的坚韧、果敢和忠诚,恰恰符合这一精神。在封神战争后,他的角色被进一步神化和升华,成为佛教中的普贤菩萨。

普贤菩萨是佛教修行中的重要象征,他不仅代表修行的实践,还意味着大愿和大行。他的十大愿王是佛教修行者应当遵循的核心行为准则。多宝道长在佛教体系中转化为普贤菩萨,标志着他的修行达到了极高的境界,并且具备了引领众生的能力。

4. 三教合一的历史背景

燃灯道人和多宝道长进入佛教并非孤立事件,而是在中国历史和文化背景下,三教(道教、佛教、儒教)逐渐合一的产物。在封神故事发生的背景下,佛教、道教与儒教逐渐在中国文化中交融,并共同影响社会的发展。

封神榜的完成标志着道教体系的重新调整和佛教的崛起。许多道教中的神仙和人物在后来的传说和宗教发展中,被转化为佛教的菩萨或佛陀。例如,燃灯道人成为燃灯古佛,多宝道长成为普贤菩萨,文殊广法天尊成为文殊菩萨。这一过程展示了中国宗教思想中相互吸纳与转化的现象。

5. 天命安排与佛教的传播

在封神榜的完成之后,佛教的兴起被视为天命的安排。中国古代的宗教故事中,许多道教人物因缘际会,转化为佛教中的重要领袖。这是因为佛教的理念符合天命安排中“普度众生”的主旨,强调慈悲、觉悟和度化。而道教体系中的部分人物,尤其是那些具备佛性和觉悟精神的人物,顺应天命,进入了佛教的体系。

燃灯道人在封神榜中的表现,不仅是一位道教高人,更是一位具备佛性和大智大慧的觉者。他最终转入佛教,并成为燃灯古佛,正是天命安排中的一部分。而多宝道长的修行实践精神,使他成为普贤菩萨,也是这种天命的体现。